2019年可谓是国产剧的一个分水岭,跟着古装剧与偶像剧日渐褪去热潮,上半年呈现出一大批优质现实主义体裁剧,而下半年主旋律献礼剧则成为荧屏干流。作为国家广电总局引荐的86部献礼剧之一,正在北京卫视热播的《河山》,自开播以来收视率和口碑都稳居卫视前列。值得一提的是,这部剧的导演兼主演王新军,曾主演抗战“神剧”《抗日奇侠》,他在剧中“手撕鬼子”的镜头可谓“神剧”的代表作。随后,王新军又出演了《五台山抗日传奇之和尚连》《游击英豪》《铁血独立营》《地雷英豪传》等等抗战剧,这些剧尽管没有《抗日奇侠》那么毁三观,但情节也实在经不起琢磨。能够说,从《抗日奇侠》之后,王新军在抗战神剧的路上徜徉了好久。
11月6日,王新军在微博上写道:“在我的艺人生计中,我们最常见的银幕形象多是来自战役体裁著作。这些著作中,有一些很侥幸得到了我们的认可,也有不少被我们吐槽的‘神剧”。乃至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被我们称为‘抗战神剧专业户’。……我曾参加创造了若干部不同风格、不同布景的战役体裁著作。在这一过程中,对前史、对战役、对艺术、对家国情怀逐渐形成了自己的了解。跟着这样的了解越来越深化,我有了一个夸姣的愿景——从头界说抗战剧。究竟作为‘抗战神剧’本‘神’的我,或许能够让观众愈加直观地感触这种改变。”王新军口中的改变,正是来自于他构思酝酿5年,自编自导的抗战体裁电视剧《河山》。
从“抗战神剧”《抗日奇侠》到“从头界说”抗战剧的《河山》,从“神剧”本“神”到现在由“神”变人,王新军抛弃了以往抗战剧“情节制胜”的套路。以实在前史事件为依托,在普通的小人物身上探寻可歌可泣的人道之光和感天动地的民族大义。王新军创造方法的改变,是现在抗战剧“变脸”的一个缩影,也是我国影视剧职业抗战体裁从“戏说”到“细说”的实在写照。
井喷式开展中 抗战剧创造开端剑走偏锋
一直以来,抗战体裁都是我国影视剧创造中最重要的体裁之一。据材料记载,1931年,简直就在日本发起“九一八”事故的一起,抗战体裁的电影著作就开端呈现。新我国建立后,《风云儿女》《地道战》《鸡毛信》《铁道游击队》等抗战影视著作成为一代代我国人难忘的回忆。跟着我国电视剧商场的蓬勃开展,进入新世纪以来,观众对文化文娱需求的添加和许多播映渠道的呈现,抗战剧开端井喷式开展,《亮剑》《前史的天空》《埋伏》《我的团长我的团》等等经典著作呈现。
文艺评论家范咏戈曾说。“在近年来的创造中,跟着史料的挖掘,我国抗战的各方面力气在影视剧中都得到了反映,这其间不只包含正面战场和后方战场,乃至还包含了老百姓的‘草根’抗日故事,这其实也是一种创造观念的前进。”但在观念前进的一起,这样一座蕴含着我国当代影视出产重要资源的“富矿”,也遭受到了频频被“滥采”的困境。“踏着”雄厚观众根底的膏壤,“揽着”高收视率和回报率的盈利,一些抗战剧从创造开端剑走偏锋,不管方式仍是内容都脱离了原有的土壤,开端呈现过度文娱化现象,成为无根的“浮萍”。过火英豪化、超人化、偶像化、脸谱化的人物设置,再加上天马行空的剧情,一次次应战观众的忍受极限。“手撕鬼子”“子弹转弯”“手榴弹炸飞机”“绣花针刺敌”“裤裆藏雷”之类不符合实际情况的剧情令人张口结舌,也将那段艰苦的抗战前史变成了披着抗战外衣的“游戏”,这些越来越离谱的抗战剧,被观众戏称为抗战“神剧”抗战“雷剧”。
调整左右开弓 精品剧集逐渐呈现
2013年,国家广电总局电视剧管理司出手整治“神剧”“雷剧”。对各卫视提出明确要求,“对播出的抗战体裁剧进行重审和鉴别,对存在过度文娱化的抗战剧进行修正,停播不能修正的过度文娱化抗战剧,一起对以严厉情绪进行创造的抗战剧给予鼓舞和支撑。”国家广电总局电视剧管理司负责人曾对媒体这样表明:“八年抗战是中华民族抵挡外来侵犯的巨大豪举,是影视创造的名贵资源,书写和体现它也是艺术家的职责与任务。创造情绪不严厉、胡编乱造、不尊重前史、过度文娱化的抗战体裁创造在社会上造成了不良影响,有必要予以纠正。”
在方针上进行调整的一起,职业界也开端了对抗战剧创造有了从头的知道,逐渐摒弃快拍快播偷工减料的低价制造,从出资到艺人阵容再到剧本,精密度、专业度、投入度不断提高。荧屏上的抗战剧逐渐离别“雷神”,踏上一条更接地气、更人道化的创造路途。近年来先后呈现出了如《伪装者》《北平无战事》《战长沙》《东方战场》《黄河在吼怒》等美观、耐品、动情、走心的著作。比方2015年的抗战剧《东方战场》,出资到达1.5亿元。大批老戏骨、可谓国家栋梁的中年艺人、有号召力的青年艺人,都参加到抗战剧的创造中。质量的全面提高,不只稳固了已有的中老年观众集体,还抓获了许多青年人的心。
“神剧”没了,好剧多了。这样的突变不知不觉中产生,你我或许从未留意。在献礼新我国建立70周年的精品抗战剧《河山》播出时,许多人才“茅塞顿开”。看着王新军这位旧日“抗战神剧专业户”,亲手撕掉了以往“神剧”中无所不能的英豪外壳,将自己刻画的人物拉下“神坛”,将自己的著作狠接地气。这才发现,抗战剧真的现已悄然“变脸”。它的变,是职业开展的大势所趋,更是影视从业者有必要扛起的职责担任。由于抗战剧不只仅仅一部部影视著作,它更承载着民族、国家的前史回忆。而这段回忆,能够重温却不行儿戏。
山西晚报记者 张洁